1995年我剛出完一本銷售30萬冊的暢銷書,那一年公司賺了許多錢。可是我的出版社仍然是一個小公司,但當下的勝利,讓我倘徉在樂觀的氣氛中,“乘勝追擊”是我心中唯一的念頭,急著擴充組織與團隊成為我最火急的事。 這時候,我跟你一樣,接到一張幾近完美的履曆表,它直接寄到我公司,直接指名給我。這份履曆表,編排精美,顯而易見經過當事人精心設計,內容完整,而且描述處處掌握重點,顯示出當事人在文化出版界紮實的曆練。而更主要的是,那封指名給我的信,內容陳述了他對文化出版業的理想,說明了已往幾年他在兩個出版社工作過,並一向努力學習。看到我公司出版的書,心生向往,期待能加入我的團隊。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,他對我出版的書如數家珍,對這些書的看法、分析,雖不見得獨到,但還算正確。事先求才若渴的我,當然立即約見。 麵談時,更令我吃驚,其實在好幾個出版的公開場合,他已經見過我,而且頻頻換過名片,雖然我不確切熟悉他,但我依稀記得一個有熱忱的年輕出版人的身影。看起來這當然是我理想中的求才對象。隻是在麵談最終,他給我出了一個難題,他要求了一個比我預先想象高了60%的薪水。而且很坦率地說,在他寄出履曆表後,巧合的是他的現任老板正好與他談到升遷事宜,他來與我麵談,其實心中充滿了天人交兵! 我很猶豫,但最終我仍然答應他,而且讓他成為我公司最主要的主管之一。過後,我曆經了5年的痛苦折磨。前半年,我已經發覺他其實能力一般,出版的基本功夫並不紮實,但表達能力一流,尤其是他誠懇的外表,讓你不忍心“苛責”他工作上的不足與錯誤。我知道,我被漂亮的履曆表和事先設計好的麵談給迷惑了,但是我不願承認錯誤,於是我花了3年的時間努力改變他。 但成效有限,最終我迫不得已成立一個新的利潤中心,讓他當主管,負完全責任,並要求他要賺到自己的“高薪”。這樣的方式將他逼到死角,讓他無法藏在組織的閑暇中,之後的兩年裏,他的單位浮沉不定,就在我考慮痛下決定處理他時,有一個比我還笨的老板來挖角,我收到他的辭呈,如獲大赦。 這是我當主管時最慘痛的教訓之一,事後檢驗,我被完美的履曆表騙了。我當年會被迷惑,是因為文化出版是講求設計與美感的行業,我誤以為他在這一方麵有專長,所以放大了這方麵的優點。第二個錯誤則是被誠意與理想的話語所迷惑。其實我有機會避免這個錯誤:當他要求高薪時,如果我說公司尚小、無法負擔,但仍誠摯延攬,看他如何反應,應該就可以搜檢出他其實理想有限、現實有餘! 